![](https://www.jkttwang.com/file/upload/202004/08/1232439346601.jpg)
原标题:大病筹款、互助计划和保险,哪种方式最靠谱?
最近,位操劳半生的母亲不幸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,截止到目前,治疗已花去25万,后期还需要至少50万,高昂的治疗费用几近拖垮整个家庭。
面对大病风险,不同选择的结果截然不同。有的人会事先做好准备,选择保险或者互助计划,有的人则是在重疾降临、无力负担时才考虑筹款。
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,不由引人深思:面对大病风险,是事先做好准备,选择保险或互助计划,还是在重疾降临、无力负担时才考虑筹款?你会如何明智的选择呢?
那大病筹款、互助计划和保险之间有啥不一样的区别?各有什么优缺点?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:
· 大病筹款、互助计划、保险如何选?
· 理性看待大病筹款
· 互助计划是怎么回事?
· 互助计划能取代保险吗?
01 大病筹款、互助计划、保险如何选?
首先,这三者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都可以弥补大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损失,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,只是风险理念不同而已。
大病筹款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补救行为,是在患者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后,进行的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。
保险则是一种事前规划,主动规避风险的行为。
互助计划与保险类似,也是事前主动管理风险的行为,区别在于互助计划不保障一定能赔,保障效果比保险差一些,优势在于价格便宜,门槛很低10元就能加入,后面会有详细说明。
所以,如果有条件,还是尽量在事前做好风险管理,才能更加全面地规避人生风险。
接下来详细说一下这三种方式的区别。
02 理性看待大病筹款
众筹最早是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兴起的,却在大病筹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以轻松筹的数据为例,成立以来,已经帮助了160多万个家庭,总共筹集了超过200亿的善款。
2.1 为什么大病筹款这么火?
仔细想来就一个字“穷”,穷病是没法治的。
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普遍都在20-50万,一般家庭难以负担。而且重疾所需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自费的,医保无法报销,更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而对于一些家庭来说,温饱才是关键。15万项目中,明确表示正常缴纳医疗保险的只有一万多人,占总数的7%;缴纳商业重疾险的,更是不到总数的1%。
大病筹款在得病的事后应对上,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也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尤其是对家庭贫困的人来说,帮助非常大。但是,大病筹款不容易,如果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,事先购买保险或者加入互助计划,就可以更加体面地看病。
2.2 大病筹款容易吗?
在朋友圈,每月都能看到几例大病筹款募捐,估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。
也许在以前看到筹款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但后来看到转发的筹款慢慢的变多,筹款家庭也并非都是走投无路,有些家庭生活条件还是挺好的, 家人遭遇大病也选择发起筹款,这不免让人感觉大病筹款的初衷已经改变。
而大病筹款变成了任何家庭、任何经济条件人群遭遇风险时的避难所。
1)个人社交圈小,传播度有限
大病筹款能够说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众筹模式,十分依靠曝光度,而每个大病筹款项目一般只有30天,一般人的社交圈十分有限,很可能造成还未筹到善款就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。
曾有一位中年农民患了癌症,没钱治疗,记者正常采访时问他:你为什么不用轻松筹呢?这位农民回答:身边亲戚朋友,都是没有多少钱的农民,筹也筹不了什么钱。
大病筹款的效果还是因人而异的,对于需要帮助的贫苦家庭,身边没有资源,大病筹款只是杯水车薪;对于有条件有资源的家庭,大病筹款能迅速传播,获得大笔捐款。
2)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,让人失去信心
一年前红极一时的罗尔事件便是如此,在网上一次募集了20多万为女儿治病,却被网友曝出其在深圳、东莞等地拥有多套房产,记者正常采访时,罗尔竟毫无愧疚的说“深圳的房子是留给儿子的,东莞的房子是留给自己和老婆养老的。”
总的来说,大病筹款慢慢的变不容易,没资源没条件的家庭,渴望通过大病筹款解决风险保障,更是难上加难。
但不可否认,大病筹款作为一种事后的应对手段,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但它绝对不是一种很体面的应对方式。
03 互助计划是怎么回事?
大病众筹的刷屏,让人们了解大病要花很多钱,尤其是看到亲朋好友患病后,很多人都开始寻找风险转移的替代方案。
众筹平台便顺势推出了互助计划,从2011年第一家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以来,网络互助平台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。
3.1 认识互助计划
除了大病众筹,现在很多平台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互助计划
互助计划,顾名思义,就是互帮互助,即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。
以当下热门的大病互助计划为例,用户缴纳少量费用即可成为此计划会员,如果有会员不幸患病,就可按照“一人患病、众人均摊”的原则,获得一笔互助金。在这个模式下,每个参与者都有双重身份,既是捐助者,也可能是获捐者。
再来看受助次数,相互宝可以有最多两次申请互助金的机会,轻松互助相当于至少可以受助两次,即各平台自定的“轻症”和“重症”各1次。
除了相互宝之外,其他平台所称的互助金给付额度都是指的最高额度,根据远虑君向各个平台求证,具体能够到手的互助金数目,要根据第三方审核判定的结果来看。而相互宝的给付额度,是固定的。
3.2 为什么互助计划能够兴起?
1)看病难看病贵是整个社会的痛
遭遇重疾时,不论是普通家庭,还是有稳定收入的中产家庭,都有可能发生灾难性的医疗支出。一场疾病直接地影响一个家庭,更掏空了家庭的大部分积蓄。而高额重疾保险费用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,互助计划价格便宜且能转移一定的风险,优势因此凸显。
2)价格便宜且能转移一定的风险
根据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官方平台的数据:
· 水滴互助,成立以来已经有964位患者获得救助,总计获捐超过1.18亿元,人均12.24万。
· 轻松互助,成立以来已经有682位患者获得救助,总计获捐超过1.49亿元,人均21.85万。
以当下热门的大病互助计划为例,用户缴纳少量费用即可成为此计划的会员,如果有会员不幸患病,就可以按照“一人患病,众人均摊”的原则,获得一笔互助金。
在这个模式下,每个参与者都有双重身份,既是捐助者,也可能是获捐者,通过帮着别人来换得被帮助的机会。
平台的参与门槛也很低,多数平台只用10元钱就能参与其中,分摊高达30万的互助金。这样很多之前买不起保险的人看到了希望,所以慢慢的变多的人加入其中。
也有很多人抱着尝试的态度加入互助计划,“10块钱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,亏了就当是做慈善了”,这种用户也不在少数。
04 互助计划能取代保险吗?
现在很多互助平台推出各式各样的互助计划,比如只要存10~30块钱,就能够得到30万的大病补助,由于交费少,保障高,易操作,吸引了大量会员加入。
但实际上10~30元的费用肯定是不够的,根据每年患病人数的多少,平台会要求会员不断充值,一年会员费用大概在100元左右,有些平台费用会更高。
有人可能会问,有这么便宜的互助计划,还需要买保险吗?
答案是,肯定需要。关于保险和互助计划的区别:
从对比图能够准确的看出,无论从监督、还是具体保障,网络互助和保险都存在极大的差异。
保险的本质是一纸合同,受保险法的保护,而网络互助并不是。
网络互助平台并没有对互助项目兜底,在《行动公约》里,互助计划也有以下几方面风险:
· 有可能受国家法律和法规和政策的影响,而无法继续提供服务;
· 由于技术、网络等原因导致会员损失,不承担任何责任;
· 会员数量低于 20 万人时,有权终止本项目。
2017年随着监管的加强,许多刚成立不久的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宣布关闭。
网络互助是一个公益平台,本身不赚钱,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通过引流,接入其他产品实现盈利。现在各大互助平台还是靠背后的集团融资提供资金支持,还属于烧钱的状态,未来怎么走,能走多远,网络互助依然处于不断探寻的过程中。
4.1 缴费方式不同
购买保险产品时,只有缴纳了保费才能获得保障,是典型的“前付费”方式。这种方式的价格公开透明,多少钱能买多少保障,都是一目了然。
互助计划则是典型的“后付费”模式,比如水滴互助的中青年抗癌计划:
· 向账户充值9元就能成为会员,获得30万抗癌互助金
· 当有会员发生约定的大病时,全体会员共同分摊,每次最多分摊3元
· 当账户余额不足1元时,需要继续充值,否则就会失去受助资格
根据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(2006-2010)》查表可知,30岁男性的发病率约为0.09%,50岁男性的发病率约为0.80%。假设会员全部为30岁男性,要想获得30万的互助金,每人每年需要分摊270元;如果都是50岁男性,每人每年需要分摊2400元。
4.2、互助计划不一定能够赔付
对于保险合同来说,一旦签订,就产生了法律效力,保障条款和保额也不会随意变更,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,保险公司是必须赔付的。
首先,即使加入了互助计划,也不一定能轻松的获得保障,各互助平台都在页面上明确标明了,轻松互助甚至直接表明了“轻松互助不承诺给付补偿责任”。
其次,赔付金额是不确定的。以水滴互助为例,会员每次分摊最多3元,要凑齐30万的赔偿,参与人数最少要在10万以上,如果只有5万最高能够得到赔偿就只有15万。
最后,公约还有可能被修改。这一点在会员公约中有所体现:
4.3 互助平台不受监管,可持续性存疑
保险公司方方面面都要受到银保监会监管,比如:注册资本、责任准备金、分支机构的设立、偿付能力、市场行为、新险种开发等,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问题。
2017年1月,保监会就网络互助平台的虚假宣传问题,展开整治,网络互助平台就出现了一波倒闭潮,倒闭数量超过三分之一,轻轻互助、比邻互助、萤火互助等知名互助平台也在其中,其脆弱性可见一斑。
实际上,关于互助计划,保险监管层早有明确界定:互助计划不是保险,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风险保障责任或诱导消费者产生保障赔付预期,必须与保险产品划清界线。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,但不要片面地认为互助计划可以替代保险,这是不理性的。
4.4 理赔流程和成本不同
理赔的流程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,对于保险来说,理赔的过程一般是4步:报案、提交资料、审核、赔付。
互助金的申请大体的流程也是这样,但有两点不一样:
· 互助金通过审核后,需要将个人情况公示7天,如果其他会员没有异议,才能获得互助金的捐赠。这种方式,虽说能够避免一定的造假情形,但对用户来说毫无隐私可言。
· 如果发起互助,就要缴纳数千元的调查费用,最后不管有没有通过互助申请,这笔钱都是不退的。而保险理赔过程的调查费用,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。
05 吟说润思说:做好风险管理
面对不同风险时,每个人的选择不同,大病筹款、互助计划、保险则对应三种不同的态度。三者中,保险无疑是保障效果最好的,互助计划次之,大病众筹则是一种事后补偿。
比如,大病众筹层出不穷的“骗捐事件”,过度消耗了人们的信任和爱心;互助计划也被监管机构纳入整治范围,要求平台明确告知公众互助计划不是保险,而是单向的赠予,不会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。
从这个角度,保险确实是最佳选择。保险是不会骗人的,什么能赔什么不能赔,到底怎样赔,所有细节都写在合同中,了解保障责任,清楚责任除外,没有人能坑你。如果暂时没钱,可优先考虑先买价格便宜的医疗险和意外险,10万保额的小蜜蜂也就25块钱。重疾险可以等有钱了再买,也可以先买个大病互助计划托底。
当然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一顿批评或过度看好都是不理智的,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情况,对自己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。
责任编辑: